其實我仍不明白,多數戀愛乃是盲目,最後還是會傷心的。但這種傷心,多數不是真正的悲從中來。於我更多只是不甘心。不甘心不甘心,她為甚麼會選擇了他、為甚麼為甚麼。夜太過深,一不小心,便想到一夜白頭。白天怎樣的自信,此時都要崩塌解體。是不是我不夠好看、是不是我不夠如何、不夠如何……有時我審視這種情緒,理智一點看,終究只是——不甘心吧。問為甚麼,仍是不甘心,有沒有答案,仍是不甘心。因為結果不順我們意。對方走了,或是不依我了。諸如此類。
最近聽得最多,想得最多,還是《再見二丁目》。林夕寫給楊千嬅最好的,仍是只有明哥唱出了力度。有哪首歌,說得出這種複雜的心情呢。《再》裡的感情,不帶一絲的不甘心,只是牽掛,只是獨自隱隱作痛,沒有對聽眾呼天搶地,從頭到尾只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事。歌詞的編排又是少見的精巧,開首兩句就已滿載了畫面。「滿街腳步 突然靜了」,「滿天柏樹 突然沒有動搖 」一瞬間的茫然失神,本該忘記的,又湧上心頭。林夕有哪首歌詞有這麼美好公整的開首呢。「這一剎 我只需要 一罐熱茶吧 那味道 似是什麼 都不緊要」,那種茫然失神,叫清風沒了微涼、熱茶失了味道。
這首歌於我來說,焦點不是異國。而是那種想法、那種對待失落的態度。其實我都過得很快樂,只是我一直未發覺而已。但為甚麼要說服呢。那是很吊詭的,甚麼事情如此深刻。一旦懷緬,四周的情調瞬間蕭條、或是要忘掉對方的身影,才能放心吃喝。
它最精彩的地方,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交代過細節。都是後事。那些放心吃喝、原來過得很快樂,都渲染出一種很蒼白和空洞的境況:悲傷到連眼淚都沒有了、悲傷到連悲傷都忘了、牽掛到連牽掛都失去了。可以想像《再》之前的故事多麼轟烈。可最美最烈的感情,都是生如夏花,消散在瞬霎之間。
那麼喋喋不休地提醒自己,忘掉吧忘掉吧。大概已可從中估量這份記憶的重量。
最後如何呢。不是淚下沾襟,苦苦痴纏。而是說聲再見二丁目,最少給自己留一個乾淨俐落的身影。「情和慾 留待下個化身燃燒」,繼續走下去,仍是會有下一個的。可這以後的只是化身。最深的愛戀,終究已不知遺失在二丁目的哪裡。天大地大,腳步終究只是在一個人的心頭遊走。
這,可能是唯一一首能與《下一站天國》相比的「明歌」了。